身體失能3大原因.jpg

近年來,健康意識漸長,長期照護政策推動之下,失能這詞彙常出現於報章雜誌、媒體新聞上,呼籲大眾要趁早作預防,否則可能面臨終年臥床、坐輪椅,生活大小事皆靠家人,間接影響到家庭與社會經濟。您知道有多可怕,但你您知道失能是怎麼一回事嗎?


失能的定義

失能代表喪失自主移動能力、獨立生活能力或日常生活功能。例如:穿衣、洗澡、如廁等。

失能與身體組成的變化

隨者年紀增長,人體的肌肉量和骨頭量慢慢下降,奇怪的是體重不減反增,別問了還有脂肪含量增加,形成四肢較瘦,腹部圓滾的身材,此時身體多處關節必須承受體重的壓力相對較高,導致關節不適、退化加劇等現象。往往很多人都視為理所當然的「老化」,其實並非如此。

身體組成亦即上述指的脂肪、骨骼、肌肉,讓我們現在一個個來看!

  • 脂肪

肥胖已被卻認是造成銀髮族失能的最大因素,BMI≥30(kg/ );30歲以上,男性體脂肪率≥25%,女性≥30%定義為肥胖(數據取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)。對於銀髮族而言,身高與身體組成會隨年齡而改變,因此若只用BMI來評估健康的話其準確性有待商榷。脂肪雖然在人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,但隨著年紀增加,脂肪也越難被人體吸收,過量的身體脂肪可能導致慢性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發生。除此之外,也被認為會降低下肢身體功能,造成行動能力受限,寧可坐、躺在家中,活動力下降,進而提高失能的風險。

  • 骨骼

骨量的流失與年齡有關,骨骼強度的減低也會導致骨折,所以,很多長輩最怕的就是「跌倒」,尤其髖骨骨折時,身體功能會馬上下降,且根據復原情況的好壞,可能造成往後生活獨立自主的能力喪失。骨質密度降低,經過長期的壓迫也會造能脊椎的變形,因此,長者易有下背痛以及駝背的現象發生。

  • 肌肉​​​​​​​

肌肉量不足也是造成失能的最大風險原因之一。目前已確定老化和身體活動減少(此二者具相關性)會影響肌肉量和肌力,再加上因年齡以及其他許多原因造成的肌肉纖維萎縮(肌肉纖維大小下降)和發育不全,導致銀髮族的肌肉量下降,連帶造成肌力、肌爆發力和肌耐力的下降,導致功能受限、增加跌倒風險。


​​​​​​健康的身體組成可以預防身體功能下降、失能風險,同時可以增進心理健康,減少疲勞與維持活力。

希望本篇對您有幫助,下篇為您介紹影響「身體組成的3大因素」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芮宜健康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